各部门、单位:
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激发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活力,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,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,学校决定开展“桂林旅游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室”(以下简称“工作室”)支持计划第一期支持对象遴选工作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建设目标
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立足学校实际,结合自身特色,聚焦学生需求,开展品牌化建设、项目化运作、优质化产出、实践化运用,充分发挥创新、示范、引领等功能,力争产出一批有特色、品牌和效果的网络文化作品,成为有广泛影响、学生喜爱的网络思政工作室。
二、建设任务
制作传播贴近学生特点,内容新、质量高、种类多的网络文化作品,丰富学生精神生活,提升网络思政引领功能,强化网络思政教育效果,提高网络思政平台推文质量和传播能力,着力在“无时不有、无处不在”的网络世界中建立“时时可得、处处可及”的情境空间,助力学校打造更具强大引领力、传播力、影响力的融媒体矩阵。
三、建设周期
两年
四、建设要求
(一)凸显特色。应立足学校实际,聚焦师生需求,对网络思政产品的生产传播、受众体验和育人功能进行探索和创新,创作富有思想性、教育性,师生喜闻乐见,且具有鲜活性和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作品。
(二)打造品牌。根据自身优势确立建设方向,可围绕微电影、动漫、摄影、网络文章、公益广告、音频、短视频、微课、原创校园歌曲、讲故事等类型选取方向,明确重点,逐步打造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栏目品牌。
(三)注重实效。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,遵循学生成长规律,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,用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、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阐释,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,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反响,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。
五、申报条件
(一)建设定位清晰,建设规划完善。
(二)团队结构合理,有健全的工作组织机构。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,申报人即工作室主持人。工作室应设主持人1人,其他团队成员不少于2人,可跨部门、跨单位组建。
(三)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熟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互联网传播规律,具有一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开展实质性研究的能力,并有一定的研究或实践成果。
(四)申报人仅能担任一个申报工作室的负责人,参加建设的工作室不超过2个。
六、申报要求
凡有意申报者,请填写《桂林旅游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室支持计划申报书》(见附件),经所在单位审批后于2025年1月8日前将纸质版材料提交至旅正楼315办公室,同时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:969803347@qq.com,邮件标题请注明“网络思政工作室申报+工作室名称”。
七、评审与管理
(一)网络思政工作室首批资助5个,每个工作室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2万元。
(二)党委宣传部将组织有关专家,按照公平、公正、公开以及注重质量、宁缺毋滥的原则,进行严格评审,评审时间另行通知。入选的工作室将进行公示。
(三)工作室建设经费不得用于与申报项目无直接关系的开支,且须严格按照财务相关规定执行。
(四)每年将对工作室的运行建设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,合格者将继续资助,资助周期一般为2年;不合格者,并停止资助。
(五)入选的工作室在资助年度内须产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(纳入考核),作品将推荐至校内外主流媒体展示。
五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李老师,联系电话:18276109927。
党委宣传部
2025年1月3日